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读过《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顿悟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

2023-06-30 05:57:54来源:顶端新闻

#暑期创作大赛#

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不止一次向网友推荐一本书。

他说:“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资料图】

他说的这本书,正是美国作家洛莉·戈特利布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自2019年出版以来,《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就一直霸屏各大畅销书榜,还被哈佛商学院列为必读书目。

在书里,洛莉为我们讲述了一群“最倒霉”的人。

她将人生的诸多“不幸”,浓缩在5个人身上,其中也包括了她自己。

他们之中,有的遭遇丧亲之痛,有的受尽生活摧残,有的罹患癌症……

但到最后,大家总能在内心找到力量,将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命运跌宕,世事难料,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这世上,能治愈我们的,唯有自己。

1

“女酒鬼”夏洛特:每个成年人,都有能力治好儿时的伤痛。

25岁的夏洛特,找洛莉问诊,不是因为心理疾病,只是为了戒酒。

她试过很多方法,可眼看就要成功了,却在父亲节那天,前功尽弃。

那天,已经断酒4个月的夏洛特,忽然喝得酩酊大醉。

她跌跌撞撞地闯进咨询室,哭着向洛莉说出了心事。

原来,她从小生活在孤独中,很少得到父母关爱。

父亲很少回家,母亲重度抑郁,对夏洛特从来都是极度排斥。

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夏洛特从小到大,总是想尽办法为自己“加戏”。

明明不喜欢社交,还要逼自己认识新朋友;明明不想喝醉,却又想靠醉酒博眼球。

明明已经戒酒,可一到父亲节,又忍不住取悦对方,陪父亲喝下一杯又一杯。

见夏洛特嚎啕大哭,洛莉拍拍她的背,轻声说:“强迫性重复,是可怕的洪水猛兽。”

作为成年人,阻断原生家庭的重复性伤害,是对自己应尽的责任。

父母决定了你的起点,却无法驾驭你的余生。

洛莉建议夏洛特先断掉与家里的联系,再找个无人的地方待几天。

等夏洛特回来,她发现,即使不被父母认可,她的天也塌不了。

她这才明白,童年的不幸,并不会持续一生。

每个成年人,都有能力治好自己儿时的伤痛。

父母的冷漠,可以用自我关怀化解;父母的否定,也不影响实现个人价值。

如果家曾是禁锢你的牢笼,那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你将开启重生之旅。

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厌恶,乃至恐惧和依赖,集中精力经营好自己的日子。

你无需证明给谁看,更不必再与不幸的童年纠缠。

原生家庭欠我们的,只能靠长大后的自己补回来。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却可以在成年后,选择更好的活法。

2

好莱坞编剧约翰:不过度自责,痛苦才会远离。

在书里,中年男人约翰,让人印象深刻

他看上去很强势,但实际上,却是常年饱受痛苦的煎熬。

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只因他从心里认定,是自己“害死了”儿子盖比。

他总是不停地想:

那次开车出游,如果我没有因手机来电分神,或许就不会发生车祸。

如果没有车祸,盖比就不会死去,妻子也不会抑郁……

儿子要是还活着,应该和我一般高,能上场打球赛了。

一句句责难,像一根根针,硬生生扎在约翰的心口。

当洛莉得知盖比的事,她没有安慰约翰,而是告诉他: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魔,你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它,并战胜它。”

在洛莉鼓励下,约翰说出儿子死后,自己做过的一个个噩梦。

说出了对孩子难以割舍的爱,也说出自己已经尽全力做好一个爸爸。

他不止一次咆哮,甚至失态到发疯,一会儿哭一会笑一会咒骂。

整个过程,洛莉只是默默看着,她知道,约翰正在与内在的自己决战。

幸运的是,约翰最终赢了,他战胜了那个苛刻的自己,接纳并原谅了一切。

从内心讨伐自己,就是让自己卷入一场惨烈的精神战役。

当把枪对准自己的脑门,这世上便再也没有人可以救你。

生活已经很难了,别再为难自己,置身于内外环境的夹击中。

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谁也不可能完美到没有一点失误;也不要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自我,疯狂自责。

我们要做的,是对已经尽力的自己说:不要苛求自己,你可以活得问心无愧。

3

69岁瑞塔:放下别人的错,救赎自己的心。

作家王尔德说:

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事。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行走于世,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难免会遇到伤害我们的人。

如果紧抓着他人的错不放,无异于用“过去”反复折磨自己。

在书里,69岁的瑞塔,就差点因为别人,毁掉自己的一生。

前半生,她有着极为不幸的婚姻。

丈夫家暴成性,经常把她和孩子们往死里打

瑞塔被折磨得精神失常,根本无力抵抗。

而孩子们,对她的逆来顺受,很是不满。

后半生,瑞塔离了婚,自食其力。

可孩子们仍不喜欢她,而她自己也每天活在对前夫的憎恨中。

漫长而绝望的独居生活中,她几次三番想要自杀。

然而,人生的转机,却在69岁这年悄然降临。

这年 ,她认识了洛莉。

只不过,洛莉从未劝她原谅谁,而是鼓励她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接下来的一年,瑞塔忙着恋爱,办画展,打桥牌,忙得不亦乐乎。

70岁生日前夕,她给孩子们写了封信,坦诚地诉说了往事。

虽然孩子们最终没能接纳她,但幸运的是,瑞塔完成了与过去的告别。

当她用爱好把生活填满,当她不再计较过去的伤害,生活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来了个华丽变身。

故事最后,瑞塔找到了真爱,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这世上最吃亏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本是一次性的。

是因为我们自己一直不放手,痛苦才如影随形。

而一旦学会释怀,你会发现,那些山一样沉重的往事,瞬间化为尘埃,被风吹散。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的,是自己的心。

4

大学教授朱莉:过好眼下,便可抵抗命运无常。

洛莉的访客中,最不幸的,当属大学教授朱莉。

她33岁,刚拿下教授职称,步入婚姻殿堂。

可就在她满心欢喜地度蜜月时,却意外地被查出了乳腺癌。

她积极治疗,眼看癌细胞被消灭了,却被告知患上了另一种癌。

之后病情时好时坏,死亡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

最后,经过无数次化疗,切掉了不少器官,朱莉终究还是没能跑赢死神。

她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在大起大落之间,永远没有安稳确定的那一刻。

接触朱莉的过程中,洛莉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生死对决,目睹了命运的无常。

洛莉不止一次失声痛哭,不止一次感到绝望。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不受命运的摆布?

洛莉苦苦思索,到最后,她摸索到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她说:“生活本就是不确定的代名词,对抗无常的唯一办法,就是活在当下。”

是啊,过去已然远去,未来尚未到来,我们能确定的,只有眼下的一分一秒。

不沉浸于过去,不惶恐于未来,认真走好脚下的路,人总能走到明天。

就像朱莉,她的确备受命运的打击,但活着的每一秒,却都是精彩热烈的。

患病之后,为了体验生活去超市当结账员,组织了几个读书会,帮朋友参加成人高考,和学生们在网上互动。

还为自己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悼会,很潇洒地与这个世界做了告别。

蒋勋曾说,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人生,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面对无常,与其活得战战兢兢,倒不如放开手,大胆地去生活。

对未来不要做过多的揣测,将精力用在当下的生活。

人才能在“不确定”的命运中,找到确定的自己。

5

治疗师洛莉:最终治愈你的,只能是自己。

作为心理咨询师,洛莉帮很多人走出了人生困境。

可自己一碰到问题,却是像普通人一样脆弱。

她是个单亲妈妈,渴望组建完整幸福的家庭。

可当她向男友提出结婚时,却被对方无情地拒绝。

她喜欢写作,是《大西洋月刊》很受欢迎的专栏作者。

可当她答应出版社出书时,却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她一直努力工作,事业上蒸蒸日上,觉得自己年富力强。

却忽然患上了神经系统的疾病,每天都打不起精神。

接连几年,洛莉都满腹忧虑,焦躁难安,愤愤不平。

最讽刺的是,为了纾解压抑,她竟然也去看心理医生。

可整个就诊过程,医生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治疗方案。

只是一步步引导洛莉,去正视自己的情绪,关注内心的感受。

当洛莉像瑞塔一样,不再与男友纠缠,像约翰一样,开始面对自己,又像朱莉一样顾好眼下后,竟慢慢把生活拉回了正轨。

她不再执着于结婚,放弃写不出的书,也不再急功近利,放缓了生活节奏。

最终,她完成了自我疗愈,恢复了身心健康。

在洛莉的社交圈中,心理咨询师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

再好的心理咨询,都必须出于就诊者自愿,很多问题,只有自己能找到答案。

人生是自己的,生活能治愈的,从来都是愿意自愈的人。

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想往前走,任是谁也无法拉他出泥潭。

人生的长河里,没有谁是你的摆渡人。

能将你摆渡过岸的,只能是你自己。

6

在一期TED演讲中,有人问洛莉·戈特利布:

“人要怎么做,才能摆脱痛苦。”

洛莉十分笃定地说:

“与其做自己不幸生活的作者,不如改变人生的叙述方式,成为英雄,而非受害者。”

命运多为难,生活多磨难,但别怕,人总能找到救赎自己的办法。

放下过去的伤痛,释怀人生的遗憾,别再苛责自己,过好眼下的生活,我们都将成为自己的良医。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链接在这,有需要的朋友自取哈。

关键词:

上一篇:中非妇女论坛在长沙举行 彭丽媛发表视频致辞 全球视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