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校长廖明:交叉融合赋能新农科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环球速讯

2023-06-29 13:15:13来源:南方新闻网

日前,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品牌创新研究院设计的马冈鹅品牌视觉体系正式发布。学校将依托获国家支持的广东开平马冈鹅科技小院,进一步助力当地马冈鹅产业体系建设。

涉农高校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主阵地。

在广东高质量发展蓝图中,仲恺当何为?学校党委书记宋垚臻、校长廖明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所需,以多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新农科发展,培养更多“一懂两爱”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加快建设成为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资料图)

培养“接地气”人才

南方日报:如何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宋垚臻: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破难题、促发展”攻坚行动,深入基层一线,突出实际实效大兴调查研究,聚焦学校改革所急、发展所需、师生所盼,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谋实对策,着力解决广大师生的“急难愁盼”。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学校紧扣“三农”实际,统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与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垦总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参加全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计划,服务清远佛冈县和美乡村建设,以“接地气”的智力下乡机制助力乡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帮扶,推动产业兴旺,用实际行动彰显涉农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人才“接地气”?

廖明:培养能够扎根乡村第一线、切实解决产业所急所需的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基层、服务“三农”,深耕产业一线,以“问题自应用中来、成果自应用中去”思路,始终瞄准实际应用破解难题,不断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

学校坚持“在田间地头办学”,其中立项建立30个校级科技小院,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小产品做出大产业”特色,聚焦狮头鹅、猕猴桃、肉鸽、胡萝卜等广东特色农产品,创新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助农、人才兴农。

“跳出农科看农科”

南方日报:非农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怎么做?

宋垚臻:学校围绕“农”的特色,引导所有专业学生广泛涉农,学习基础知识和前沿动向,掌握广东农业基本情况,结合原学科专业优势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贡献。

其中,我们将“大国三农”系列通识选修课程作为全校性限选课,目前已开设28门,包括《“三农”短视频拍摄与制作》《“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岭南农业文化撷英》等,引导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为农。

同时,学校秉承“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校训,开展耕读教育,全校已有4000多名学生在校内教学科研农场、广州海珠湿地公园、番禺区钟村教科研究基地等地定期参与农业生产,在“跟土地打交道”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南方日报:基于涉农本色,学校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特色。

廖明:建设科技小院也是典型举措。不同于“一专业对应一产业”的常规做法,仲恺科技小院重视多学科融合应用,涉及育种和繁殖技术、动植物营养、疾病防控、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各环节,覆盖全程产业链,全面盘活乡村资源。

农业是能够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殊领域,高校要“跳出农科看农科”。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仲恺重点发展与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农学、工学等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同时促进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与时俱进擦亮农工特色“金字招牌”,催生新的优势特色学科,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塑造新的人才动能。

坚定走高水平应用型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学校有哪些重要成果?

宋垚臻: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全力推进“五大工程”——人才强校、党建固基、校园建设、质量提升、文化铸魂,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去年以来,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工程学科入列ESI全球前1%,是里程碑式突破;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成熟,持续赋能产业发展。作为全省唯一驻镇帮镇扶村牵头高校,学校整合各方资源,助力湛江雷州市松竹镇水稻产业两年内实现年亩产增值达600元以上。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多次获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金奖;两名学生先后斩获两届全国睡莲新品种竞赛总冠军;近5年21.26%的本科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位列广东高校第一。

科研经费屡创新高。学校突出引育并重,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教师活力满、动能足,近两年获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且各类科研经费年年超亿元。

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白云校区全面启动二期建设,3年内完成校舍建设面积约28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高质量发展拥有坚实硬件基础。

文化铸魂助力育人。学校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导向规范、审美陶冶、传播辐射等功能,出台文化育人实施方案,秉持彰显涉农院校“农耕”特色与廖何文化内涵,规划建设白云校区校园文化景观。

走高水平应用型发展之路、服务乡村振兴是仲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近年组建67支省级科技特派员队伍,累计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引进新品种150多个、推广新技术170多项,助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南方日报:学校还有哪些新的规划?

廖明:我们将在“大人才、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方面重点发力,包括培养名家名师,建强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承接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要做强基础研究,更要高质量完成生产端、产业端课题,充分发挥应用型大学引领作用。

大成果产出方面,我们将结合现有的7个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5个一级硕士学位点(专业学位点)和64个本科专业,发挥农学、工学优势,聚焦国家和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手段,在农业科技方面产出更多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仲恺力量。

对于大平台建设,学校将建好若干高水平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推进技术创新引领,加快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更多领军人才和优势团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作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我们还将深度融入大湾区“三农”发展,依托校内广东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加大力度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村青年提供更多成长机会。

■案例

科技小院助力狮头鹅产业发展

仲恺和潮州市饶平县狮头鹅国家保种中心(广东立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广东饶平狮头鹅科技小院,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协作,发力解决狮头鹅新品种培育、农技示范推广、产学研实践育人基地建设问题,以全产业链式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有力助推当地狮头鹅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团队先后邀请20余位专家深入多家企业开展农技服务30余次;研发相关技术规程4套,累计培训农民500余人次;辅助规划建设近30亩鹅苗孵化基地,出品狮头鹅卤鹅产品1个;学生轮流常驻养殖场近300余天,获授权专利2件。

该小院去年底被授予“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十大先锋队伍”荣誉称号,今年2月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广东农技“轻骑兵”工作站建设主体单位。

校企合作开发海洋牧场智慧养殖管理系统

恒兴草潭基地是恒兴集团2021年在湛江遂溪海域建立的深海网箱产业园,其传统养殖模式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对此,仲恺与恒兴智慧农业研究院联合攻关,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渔业装备等新一代技术,开发海洋牧场智慧养殖管理系统,实现海洋牧场环境实时立体在线监测、变量精准投喂、生产作业精细化管控等,实现海洋牧场信息化及智慧化管理,大大提升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传统海洋牧场向智慧海洋牧场转型升级。

数读

●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植物保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个省级一流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林、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自动化、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产品设计

●2名教师入选2021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名教师获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仲华基因科技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拥有7个获国家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

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通讯员 曾献尼 龚慧枫

关键词:

上一篇:“最高超22倍”!业绩预增股来了|环球视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